华野最“特殊”纵队,粟裕仅用一次就上瘾,刘邓借走后更爱不释手
“十三”这个数,在部队里一直没人敢用,嫌晦气。1947年9月,胶东偏就拉出了“华野第十三纵队”。
“十三”这个数,在部队里一直没人敢用,嫌晦气。1947年9月,胶东偏就拉出了“华野第十三纵队”。
秋学期开学第一天,晨光熹微,淠河之畔的城北小学内已是热闹非凡:各间教室变身“国防科技展馆”——歼-20战斗机模型昂首挺立,国产航母模型在蓝色海洋背景板的映衬下尽显雄姿,长征火箭模型蓄势待发,坦克模型则“列阵”于走廊两侧。
四大野战军,人数最多的东野(四野),规模最多的时候达到150万人,其军政首长是林总和罗荣桓,但官方从未称呼其为:林罗大军。对于东野,中央习惯叫“林罗刘”或者“林罗刘谭”,极少用“林罗”来代替四野,再加上东野最初期的目标是站稳根据地,稳定发展,不能够大张旗鼓打“
在战火纷飞的年代,刘伯承同志在精心指挥作战的同时,还挤时间写了大量的军事论文、作战总结等,这些都给我们提供了研究刘伯承军事理论和指挥艺术的珍贵材料,对于深入领会毛泽东军事思想,也是有重要意义的。
一九四五年八月,盛夏的延安骄阳似火,枣园里的枣树缀满了青绿色的果实,叶片被晒得微微卷曲,空气里却弥漫着不同以往的躁动——前几天美国在日本广岛投下原子弹的消息传来时,延安新华广播电台的编辑们还在反复核对消息来源,直到苏联出兵中国东北、对日本关东军发起猛攻的战报通